雜誌簡介:
《文訊》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,發行逾30餘年。2003年5月3日,《文訊》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,持續發展迄今,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、研究、傳播、發揚台灣文學。
基金會所發行之《文訊》雜誌,為關心新書資訊、出版動態、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,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、整理及研究,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,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;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、學者,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。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,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,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,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。
簡介
本期內容簡介
新竹是個有風的地方,新竹是個有故事的城鄉,有風就有故事……
新竹舊稱「竹塹」,雍正元年(1723)清廷設立淡水廳治於竹塹,當時是北臺灣文化發展最早的城市。道光三年(1823)北門鄭用錫中進士,今年(2023)既是淡水廳設治三百周年,也是鄭用錫登科開臺進士文治兩百周年。
本期文訊,呼應今年竹塹城百年一遇的城市發展里程碑,特別規畫「回顧竹塹」、「科技城下的人文風貌」、「在地文化實踐」、「書寫家鄉」等主題,讓我們穿越時空,看看不同世代的新竹人,如何在昔日的榮光基礎下,運用創新思維,面對當代議題,找到愛上新竹的理由與繼續前進的動力。
希望透過本期的內容,讓大家感受到新竹三年年老靈魂底下的新生命,不管是青年留鄉,中年返鄉,老年安鄉都可以找到愛上新竹的理由。
新竹是個有風的地方,新竹是個有故事的城鄉,有風就有故事……
新竹舊稱「竹塹」,雍正元年(1723)清廷設立淡水廳治於竹塹,當時是北臺灣文化發展最早的城市。道光三年(1823)北門鄭用錫中進士,今年(2023)既是淡水廳設治三百周年,也是鄭用錫登科開臺進士文治兩百周年。
本期文訊,呼應今年竹塹城百年一遇的城市發展里程碑,特別規畫「回顧竹塹」、「科技城下的人文風貌」、「在地文化實踐」、「書寫家鄉」等主題,讓我們穿越時空,看看不同世代的新竹人,如何在昔日的榮光基礎下,運用創新思維,面對當代議題,找到愛上新竹的理由與繼續前進的動力。
希望透過本期的內容,讓大家感受到新竹三年年老靈魂底下的新生命,不管是青年留鄉,中年返鄉,老年安鄉都可以找到愛上新竹的理由。
作者簡介
雜誌簡介
《文訊》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,發行逾30餘年。2003年5月3日,《文訊》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,持續發展迄今,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、研究、傳播、發揚台灣文學。
基金會所發行之《文訊》雜誌,為關心新書資訊、出版動態、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,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、整理及研究,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,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;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、學者,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。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,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,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,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。
《文訊》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,發行逾30餘年。2003年5月3日,《文訊》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,持續發展迄今,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、研究、傳播、發揚台灣文學。
基金會所發行之《文訊》雜誌,為關心新書資訊、出版動態、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,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、整理及研究,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,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;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、學者,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。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,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,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,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。
本雜誌收錄卷期
(目前共有128刊)